認識網路成癮-網路成癮的Q&A

認識網路成癮~網路成癮的Q&A

  網路成癮已成為校園內發燒的話題,有許多學生因陷入網路遊戲而荒廢課業與人群疏離,更有許多老師憂心學生是否能從網路的世界從回現實的生活環境。因此,認識網路成癮的症狀及提供的適當的輔導與陪伴,也是校園內各輔導人員需學習的一樣功課。台灣因應網路成癮的問題,已開設台灣網路成癮輔導網。http://iad.heart.net.tw/paper.html,提供大眾認識網路成癮,下列資料摘自此網站,茲就網路成癮的判斷、輔導方向提供導師參考。

Q1:何謂網路成癮(沉迷)?

A1:網路成癮為網路使用普及後新興的名詞,所謂的網路成癮是指重度網路使用的當事人在網路使用上出現一般上癮問題的核心症狀與負面影響,包括:(一)強迫性:理智上知道要控制網路的使用時間,但仍不能克制上網的衝動,(二)戒斷性:不能上網時出現了身體或心理層面不適的現象,(三)耐受性:上網的慾望越來越不能滿足,所需上網時間越來越長,(四)在相關生活層面出現狀況:比如在1.人際層面,2.健康層面,3.時間管理層面上都因為網路的過度使用而受到負面影響。

Q2:網路成癮的心理因素?

A2:造成網路成癮的促成性心理因素包含兩個層面,一是網路心理層面,一是個人心理層面;有關網路心理層面,如網路的匿名性、虛擬性、方便性與跳脫性等特質與網路成癮有關,上網時的網友立即回應、持續性或間歇性得到行為增強的經驗、匿名與模糊情境的幻想空間、以及性與暴力的慾望滿足經驗,是強化了網路成癮的重要心理機轉。此為造成網路成癮的促成性網路心理因素。

Q3:網路成癮有那些類型?

A3:網路成癮問題的類型依網路的使用內容加以區分,可分為五大類:(一)網路之性成癮:深受網路上與性相關的網頁內容所吸引,或沉溺於基於網路所引發之情色活動之中;(二)網路之關係成癮:沉溺於網路上的人際關係活動之中;(三)網路之強迫行為:包括沉溺於網路遊戲、網路賭博、網路購物與交易等活動;(四)網路之資訊超載:沉溺於網路資訊的搜索與收集之活動;與(五)網路之電腦成癮:沉溺於與網路有關之電腦操作與探求之活動。五類成癮問題的強度不一,但以網路強迫行為的問題最為嚴重,其中更以網路遊戲成癮問題最受到關切,而在實務經驗上也顯示,網路成癮當事人的成癮行為有可能會橫跨兩類以上。 

Q4:網路成癮有何判斷準則?

A4:台灣臨床上所用的診斷準則參考柯志鴻醫師的臨床經驗,其診斷準則包括三個軸向:A軸:在以下九項中符合六項因素:1.整天想著網路上的活動;2.多次無法控制上網的衝動;3.耐受性:需要更長的上網時間才能滿足;4.戒斷症狀:產生焦慮、生氣等情緒,並需接觸網路才能解除;5.使用網路的時間超過自己原先的期待;6.持續的想要將網路活動停止或減少,或有多次失敗的經驗;7.耗費大量的時間在網路的活動上或離開網路上;8.竭盡所能來獲得上網的機會;9.即使知道網路已對自己造成生理或心理的問題,仍持續上網;B軸:功能受損(須至少一項符合):1.學校與家庭角色受影響;2.人際關係受影響;3.違反法律或校規;C軸:網路成癮的行為(須完全符合):無法以其他精神疾患或躁鬱症做最佳之解釋。

Q5:網路成癮的輔導?

A5:(一)在情境性輔導策略方面,包括:

1.在家庭與學校情境層面:要協助當事人:(1)加強其多元化人際關係的建立與溝通維繫技巧訓練:協助當事人擴展多元的人際互動關係並學習人際溝通技巧,不僅可以防止他們過度依賴網路,也可教導他們藉由學習如何維繫與處理衝突的方法,以避免在網路或現實的人際互動受到挫折或傷害;(2)釐清其生活目標與學習時間規劃:當事人過度使用網路有可能是自覺空閒時間過多,或將上網當作他們排除壓力的方式,因此時間規劃與壓力調適,也是應提供他們協助的部分;(3)重要他人的適度規範與約束:當事人之父母親可採行之作法包括:a.電腦設備的擺放位置,宜在家中公共場所,使家人有共同參與或互動之機會。b.父母本身若能對電腦網路有所了解與熟悉,可以協助子女讓他們的使用網路經驗成為愉快、安全、且具教育性。c.學習與青少年的有效溝通方法:以免父母在約束子女網路使用的過程中造成親子關係的緊張;(4)適當的環境規劃(提供上網的限制、建立優質與健康的家庭與學校網路環境等);(5)提供增強當事人覺察力與自制力的訓練;(6)提供選擇性、取代性的活動(包括娛樂的活動、增進人際關係的活動、提升自尊與責任感的活動)等。

2.在社會情境層面:要能建構一個優質與健康的社會網路環境:可的做法包括:(1)網咖的管理與輔導條例:以提供較為健康的社區上網環境;(2)偵查網路犯罪的相關機制與法規:以提供較為安全的網路活動空間;(3)建構優質與健康的網路環境:建置優質與健康網站;(4)提升優質的網路文化,此等社會情境的輔導措施,則須輔導人員透過與行政、立法單位的互動,並與民間相關社福組織合作以建構對青少年更有利的網路環境

(二)在個別性諮商協助方面:

  透過轉介輔導機構,來判斷當事人是否為網路成癮,再給予適合的協助。

  整體而言,透過多元管道與多元策略以全面協助可能有網路成癮問題的當事人,是較有可能成功的方式,特別是輔導人員須能夠創造ㄧ個有助於網路沉迷當事人改善其網路成癮問題的生活環境,配合替代性活動的提供,其中需結合當事人的老師、家長、同學、同事、朋友等當事人生活中之重要他人,以共同創造此一有利的改變情境,以對網路成癮問題的改善,提供較完整的因應之道。

資料來源:

王智弘(2009)。網路諮商、網路成癮與網路心理健康。台北:學富文化。

台灣網路成癮輔導網。http://iad.heart.net.tw/paper.html